1921年8月11日,在中共一大结束不久,党中央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就在北成都路19号C(今成都北路893号)一幢极为普通的石库门住宅里挂牌成立了。一百年后,作为工会的初心源头、工人的精神家园,劳动组合书记部传承百年的精神内核依然闪耀着。
一年半之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蒋铁骊和他的团队接到了创作雕塑的任务。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别致的命题作文,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挑战。之前劳动组合书记部前的雕塑已经深入人心,三名工人有着各自坚毅的动作和表情,背后的巨大书卷形象刻着“中国的工人们呀,我们赶紧联合成劳动组合呀”这句宣言。很多参观过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观众都会在这个雕塑前留影纪念。
如今,要一切从头开始,蒋铁骊和团队几经思考,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下雕塑的主体风格,“在偏抽象化的概念中运用中具象化的元素”。蒋铁骊告诉记者,这座雕像不应太过直白缺乏联想,也不能太过抽象不知所云。
最终,呈现的作品中,蒋铁骊通过两种不同的材料,黄铜和紫铜进行锻造。紫铜,更为具象, 黄铜更为抽象,两者融合在一起,将作品《追随与奋斗》的主题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在4月23日深夜11时,这座雕塑第一次来到了劳动组合书记部门口进行安装调试。当晚,成都北路893号门前几无人流,蒋铁骊和他团队正在紧张地和施工工人沟通细节。半小时后,这座高2.8米的雕塑安装完毕,蒋铁骊站在街沿,与雕塑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这样安静地与作品对视着。
这被他看作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百年前,工人阶级的奋斗和牺牲谱写了一段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而在劳动组合书记部,我们可以感受到工人们坚如磐石的内核。”蒋铁骊说,“我希望到时,观众们可以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人与人团结凝结在一起的那股巨大力量。这是只属于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作品,有着它的不可替代性。”
当夜12时,现场施工的工人们正在给雕塑喷上起到保护作用的漆面材料。第二天一大早,蒋铁骊又来到了现场,对雕塑做最后的擦拭和微调。目前,这座雕塑被保护墙暂时围了起来,只待正式揭开面纱的那一天。一百年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凝聚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澎湃力量,在中国揭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一百年后,劳动组合书记部正在继续展现这样的澎湃力量,而这座《追随与奋斗》则成为一扇全新的窗口,对当下的观众重新展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