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十二)
作者:admin编辑:admin 审核:管理员 时间:2024/12/12 浏览:495


(一百一十一)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当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要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我国亿万劳动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58—159页
(一百一十二)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高技能人才短缺,技能较差的简单劳动力有所过剩,要大力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2016年4月29日)
(一百一十三)
       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达到一亿六千五百万人,但高技能劳动者仅占百分之二十七。有人说,我国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达四百余万人,像模具钳工这样重要的工种,人才几乎断档。这也是一种供给侧失衡,需要的培养不出来,培养出来的不需要。据了解,德国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工种有三百四十种,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同时是合同企业学徒,学习和实践结合得很紧密。德国技工收入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不少行业高级技工可以拿到高于高校教授的工资。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技能人才越来越多、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多。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达到八千六百多万人,只有让他们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才能不断提升技能,也才能成为中等收入者,为此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5月16日)
(一百一十四)
       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包括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建立职业技能与相应的职称、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5月16日)
(一百一十五)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军、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才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59页—160页
(一百一十六)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5页
(一百一十七)
       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37页
(一百一十八)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9页

(一百一十九)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07—208页
(一百二十)
       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要出台灵活有效的优惠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0—351页


来源: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
编辑:周楚瑶
初审:周楚瑶
复审:罗的庆
终审:叶凯贞


上一篇: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十三)
下一篇: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十一)
学习园地
3 4